为积极贯彻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部署要求,同时响应“保护传统村落,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红音乡传”实践团依托2023年暑期三下乡成果,于近日前往古村行迹活动的第二站——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白沙村,通过问卷调查、人物访谈、沉浸式情景体验等形式对句容白沙进行实地调研,探索青春力量如何助力红色村落焕发新生,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新”经验,引导青年学子走入社会大课堂,走进乡村小阵地,寻找村落红印记,传递青年新声音。
古村探迹寻根脉,文化承薪照今昔
白沙自然村依山傍水,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节点。在此,陈毅、粟裕、江谓清等革命前辈们留下了宝贵的革命足迹。为盘活革命斗争“沉睡资源”,优化提升白沙烈士纪念碑、红色驿站两处传统革命教育基地,实践团成员们沿着革命前辈们曾经行进的路线,穿越历史的尘埃,实地探访新四军遗址,寻找并挖掘乡村的红色印记。

图为曹同学在红色驿站内为实践团成员介绍英雄的故事 张政升摄
村民深情述红史,故事回响照人心
实践团除参观学习外,还走访调研当地村民与游客,并发放问卷了解公众对红色资源的认知与价值认同。同时,实践团化身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向村民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及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爱国情怀、革命精神的必要性。

图为实践团向村民了解当地红色历史文化及英雄事迹 张政升摄
夏日微风拂过,实践团拜访了84岁资深党员缪老先生。在谈及乡村红色文化时,缪爷爷深情讲述了东湾战斗、白沙惨案等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沙村历史和英雄事迹。实践团获悉,白沙惨案八烈士原可生还,却为了当地百姓,硬生生扛住烧红的铁丝穿刺肩膀锁骨串联在一起的酷刑,英勇赴死,自行走入东毛狗洼接受活埋。缪爷爷道:“这些烈士是我们的骄傲,也是白沙村永远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白沙村永远不能忘记的英雄啊!这也是曾经我的老书记陈先生一直跟我们强调的。”

图为缪爷爷正在向实践团讲述当地红色文化及历史 钱丹丹摄
情景演绎燃热血,红音乡传续红魂
在白沙惨案纪念碑前,实践团驻足瞻仰,他们被烈士们当年面临劲敌、临危不惧,舍小家顾大家的大义凛然所鼓舞。此外,为焕活白沙村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实践团精心策划了一场面向当地村民的话剧表演。他们通过对话与角色扮演重温历史,在纪念碑前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图为实践团携手当地学子在纪念碑前进行“红色故事剧本杀”活动 张政升摄
此外,为增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实践团精心策划,特别制作了宣传卡片及“红色故事连连看”小游戏,以吸引当地游客深度体验白沙村的文化底蕴。宣传卡片以细腻的画笔勾勒了革命英雄人物的形象,辅以翔实且感人的事迹描述,采用图文并茂的手法,生动还原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
秉承初心探红迹,青春共筑强国梦
如今白沙村在党和国家的扶持帮助下,已经成为省级示范乡村。实践团在看到传统村落成为红色文化“活教材”,享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山清水秀时,亦深深感慨,这片土地蕴含爱国的赤诚和党带领人民群众敢闯敢为的艰苦卓绝。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部分参与者的合照 张政升摄
未来,“红音乡传”实践团将秉持初心,深耕红色资源,寻访红色村落,以青春力量讲好红色故事,并激励广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为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探索有效模式,助力红色教育发展。他们相信,新时代的红色青年,要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传承红色精神、激活红色文化深深镌刻于广袤的乡村大地之上。(通讯员:钱丹丹 张政升 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