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陵县神山镇聚焦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热点问题,将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与便民服务、热线首发、矛盾化解等工作创新融合,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多元联动,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以精准化、精细化治理举措主动回应群众诉求,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以“力量聚合、资源整合、功能融合”为目标,高标准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综治办、热线首发办、派出所、司法所、纪委等部门,统筹设置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群众接待、心理咨询等窗口,充分满足群众业务办理和政策咨询需求。打造荀子“隆礼重法”文化宣传墙,营造“礼法为先”氛围,全方位提升工作质效。贯彻落实“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悉、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要求,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主渠道、主力军作用,结合“老冷”调解工作室,打造“老冷不冷很温暖”调解品牌,吸纳乡贤、“大老知”、离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组建“带不走的老冷调解队伍”,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全面提升联调联处能力。积极协调建立村级调解队伍,完善调解组织网络,目前成立了以一个中心、20个行政村为主体的99人调解队伍。
创新化解方式,提高工作实效
建立健全“首发+调解”模式,在工单办理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利用人民调解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前置性、效率性和灵活性优势,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基层矛盾一线化解。简单纠纷由镇首发办公室直接交办村(社区),疑难复杂纠纷由党委政府牵头,司法所、派出所、信访、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联合化解,让每一件工单都有始有终、有迹可循、闭合办理,实现“诉求机制全闭环,服务管理精细化”。创新荀子“隆礼重法”思想,融合礼先、法后、非诉“礼法并重”思想,设立“隆礼重法”调解室。处置矛盾纠纷优先调解,坚持“情”为先,“礼”为要,“法”为底,通过讲情说理,与反映人增感情、强信任、促共识,最终实现互谅互让息诉罢访。前段时间,神山镇某村马某与王某因土地权属问题发生了口角,最终演变成了激烈的言语冲突。事发之后,马某多次通过12345首发进行反映,双方各不让步。调解员在了解案情后,充分运用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礼法结合,一方面先把他们的感情融和起来,以礼办事,另一方面就土地划分权属问题进行释法明理,最终实现了当事人从争得面红耳赤、剑拔弩张到邻里和谐、重归于好的转变。调解员将荀子文化巧妙融入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浸润到群众心里,在调解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法为据,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以和为贵的优越性。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调解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引导全镇调解员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神山镇加大对调解员的培训力度,邀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苗立义培训授课,引导广大调解员学习掌握复杂性矛盾纠纷化解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分流法”“联动法”“对接法”“上门服务法”等全面了解案情、尽快形成处理思路、掌握分寸,抓住调解机遇、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组织全镇调解员参加基层调解员“隆礼重法”调解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技巧、矛盾纠纷化解与“隆礼重法”思想融合运用等实用内容,促进全镇调解员学以致用,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新机制、新路径。2024年以来,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46起,化解132起,化解率9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兰陵县神山镇 谭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