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泱泱中华,文脉悠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如何让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使文化和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邢台市广宗县常阜村打造的中国京剧村,可谓独树一帜,常阜村除了自身条件以外,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所发挥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该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牢牢抓住这一命题,坚持文化赋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切实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也对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经验遵循。
一曲高腔唱不尽,几多感慨在心头。
邢台市广宗县宗城宾馆礼堂座无虚席。来自邢台市、广宗县以及周边县市的群众和戏曲爱好者齐聚一堂,通过切磋、交流和沉浸式体验领略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式来涵养村风、淳朴民风。
青衣嗓音犹如天籁之音,让人回味;老生唱腔宛如山水画卷,清脆悦耳;花脸声调高亢嘹亮,使人振奋。包拯的刚正不阿、廉颇的知错就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每个唱段都直击心灵、令人感动。台上表演抑扬顿挫,台下掌声此起彼伏。
京剧交流演唱会现场(孟琴锋 摄)
这是研究院邀请的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表演艺术家、戏曲评论家、国家一级演员等和省市县乡村的戏迷票友在邢台市广宗县互动交流的生动场面。一场戏曲晚会,拉开了传统文化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大幕,在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将和美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培树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中国京剧》杂志社主编张正贵说:基层是京剧艺术发展的沃土,今后,我们应该把交流变成常态,来一场“专业演员学习戏迷票友的执着,戏迷票友学习专业演员的技术”的双向奔赴。以此更好地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唱响广宗县文化赋能协奏曲。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座谈会现场(孔雅欣 摄)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和广宗县人民政府的战略合作,便是以广宗县为试点,围绕京剧艺术传承发展、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传统艺术普及推广等建立了具体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京剧艺术在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共同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专家学者参观广宗县常阜村中国京剧村工地现场(孟琴锋 摄)
邢台市广宗县常阜村文化底蕴深厚,京剧特点突出,是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冉风亭的故乡,该村2300多人中,有一半是京剧爱好者且文武场齐全。得知此事后,研究院便组织专家学者马不停蹄到该村进行走访调研,多次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浙大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和广宗县人民政府对接交流,结合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对常阜村进行了周密科学的总体规划,围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总原则,反复论证、多次磋商,最终形成了以京剧特色为主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方案确定后,研究院便带领当地政府跑北京、下杭州、去山西参观学习,增进大家对文化产业的认同,提振大家对文化产业的信心,几经周折联系到冉风亭之子、京剧票友、企业家冉荣春,在研究院和县委县政府的动员下,冉荣春怀着对京剧艺术的痴迷和热爱,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3000多平米,建筑面积1600多平米的集戏曲演出、京剧研讨、文化传播、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京剧大院。对国粹艺术从城市走向农村、提升地方京剧文化艺术水平、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和产业带动具有深远的意义。邢台市广宗县委副书记王力表示:今后要持续关注中国京剧村的建设运营情况,把它打造成戏迷票友的打卡地和邢台文化旅游的新坐标,以戏曲艺术为龙头,多措并举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研究院以文化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为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改善提供了经验遵循。(图文/孟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