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汤臣倍健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开展的“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

该研究历时6年,通过运用新理念和新算法,对人体代谢健康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为全球“健康为中心”的评估体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手段。内稳态即人体在遭受外部压力后恢复平衡的能力,是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如何量化内稳态健康一直是全球科学家面临的挑战。汤臣倍健与中科院科研团队的合作,正是为了攻克这一难题。
传统健康评估主要基于空腹数据,但忽视了人体在餐后代谢应答和恢复稳态的能力。本研究通过“压力实验”,即给予实验参与者特定食物,全面评估了个体在空腹及餐后状态下的代谢状况。研究团队招募了111名健康、肥胖和代谢高危个体,收集并检测了他们在空腹及餐后5个时间点的上百种代谢组学和器官功能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基于此,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全新的代谢健康量化模型——“健康状况图谱”(HSM)。
HSM能够全面反映个体空腹时的健康状况和餐后的代谢稳态恢复能力。研究发现,即使空腹状态下代谢健康状况相似的人群,其餐后代谢稳态能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有助于识别特定营养素代谢稳态受损的个体,为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例如,减肥人群可以通过内稳态代谢健康评估,识别自己对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能力,从而更精准地调整饮食结构,达到最佳减肥效果。
此外,研究还观察到体力活动水平、夜晚睡眠时长以及特定的肠道菌群结构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的代谢稳态能力。这一发现为探索更多影响代谢稳态的因素提供了重要线索。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吴家睿表示,本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多维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人群精准健康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而HSM的提出和建立是整个先导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为重新定义代谢健康,即回答从传统的“离疾病有多远”转变为“离健康有多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助理院长及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顾正龙认为,该研究为重新定义代谢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将引导创新型的精准营养策略发展,这也是精准营养乃至预防医学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唯一代表,汤臣倍健一直积极参与内稳态研究。公司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精准营养领域的技术研究及产业转化,并自主建成了国内首个全自动在线干血斑检测中心。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汤臣倍健从多维度精准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持续构建精准营养健康管理闭环。
汤臣倍健始终秉持“用科学 营养生命”的使命,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生命质量体验,也将继续和科学家们共同对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进行优化,探索更多营养素对代谢稳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