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晨曦中的坚守:让每一条街巷都有 "洁净温度”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0-09 14:12:44

当塔里木河的晨雾还未散尽,库尔勒市的街头已出现一群橙色身影 —— 他们是库尔勒市一三鸿达环境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环卫工作者,正用扫帚与抹布,为这座国家卫生城市拂去昨夜的尘埃。在库尔勒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进程中,这家深耕本地的环境服务企业,以 “毫米级” 的作业标准,将 “洁净” 二字刻进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一、从 “扫干净” 到 “护周全” 的作业革命

“以前觉得环卫就是扫扫地,直到看他们连路边石缝里的烟头都要夹出来,才懂什么是专业。” 住在塔指西路的居民张阿姨的感慨,道出了一三鸿达的服务初心。针对库尔勒干燥多尘的气候特点,公司创新推出 “扫、冲、洗、洒、降” 五步作业法:凌晨 3 点,大型洗扫车率先对主干道进行机械化清扫,将落叶与浮尘集中收集;清晨 5 点,小型电动冲洗车深入百姓市场周边的非机动车道,精准冲洗人行道砖缝的油污 —— 这里正是一三鸿达曾承接绿化管道维修的区域,如今通过定制化清洁方案,彻底解决了市场周边 “脏乱差” 的痛点。

在细节把控上,一三鸿达更是做到极致。针对城市 “蜘蛛网” 整治需求,保洁员随身携带专用工具包,清理线缆上的塑料袋等悬挂垃圾;为避免洒水车作业影响早高峰行人,公司将主干道洒水时间调整为凌晨 4 点前与晚 8 点后,人行道冲洗则采用低压喷雾模式,既保证清洁效果又不溅湿路人衣物。这种 “以人为本” 的作业调整,让城市清洁与市民生活实现了完美兼容。

二、公厕革命:从 “痛点” 到 “亮点” 的蝶变

“以前路过公厕得捂着鼻子走,现在进去跟自家卫生间一样干净。” 这是库尔勒市民对城市公厕变化的普遍评价,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三鸿达的精细化管理。作为负责多个片区公厕运维的企业,公司推行 “一厕一策” 管理模式,每座公厕配备专职管理员,实行 “早中晚三次全面清扫 + 每小时巡回保洁” 制度。

在塔指西路百姓市场旁的公厕内,记者看到:洗手液、卫生纸 24 小时补足,地面采用防滑地砖并随时保持干燥,通风系统持续运转确保无异味。管理员王师傅指着墙角的便民服务箱介绍:“里面有创可贴、针线包,还有为环卫工人准备的热水,我们不仅要扫干净,更要服务好。” 这种超出预期的便民举措,让公厕从 “卫生死角” 变成了彰显城市温度的 “便民窗口”,也为库尔勒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三、用 “辛苦指数” 换 “幸福指数” 的团队力量

在一三鸿达的 200 余名员工中,有从业 20 年的老环卫,也有刚加入的 95 后。他们的日常,是每天清运 120 余吨生活垃圾,清扫 30 余万平方米路面,维护 20 余座公厕。夏季面对 40℃的高温,他们每隔 1 小时就要补水降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冬季顶着 - 10℃的严寒,凌晨就要上路铲除结冰路面,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上次沙尘暴过后,他们连夜清理断枝落叶,第二天一早街道就恢复了原样。” 社区主任李娟回忆道。在极端天气面前,一三鸿达的应急突击队总能第一时间响应,用最快速度恢复城市秩序。这种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的担当,正是企业对 “用心服务群众” 理念的生动诠释。

从黎明到日暮,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一三鸿达的环卫工作者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洁净。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让库尔勒的天空更蓝、街道更净、生活更美。在这座城市的文明图谱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隐形工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